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10月21日至23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温州市中医院共同主办的 “2023年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学术年会暨经方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学习班”在温州顺利举行。本次学术年会及学习班大咖云集,十余位专家学者倾囊相授,200余名同道现场聚精会神,认真学习,享受着这场学术盛宴。
10月21日下午,浙江省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2023年学术年会暨经方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学习班开幕。温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王庆来主持开幕仪式并致辞,他代表医院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欢迎各位同仁的到来,希望大家借本次年会及学习班博采众长,推动中医经典学术思想百花齐放,促进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温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郑云蒸在会上强调了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浙派中医发展寄予厚望。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刘景源教授围绕“伤寒与温热病初期的辨治之别”主题,深入分析了伤寒和温病两个学派对疫病治疗的不同之处,涵盖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他认为两者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初期,并详细介绍了伤寒与温热病的发展趋势。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陈永灿教授介绍了自己运用逐邪透外治则辨治新冠肺炎体会,他认为对于此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易转阴或有反复者,当以养阴清热,升清降浊,宣郁解毒,搜邪透络为治则,采用青蒿鳖甲汤合升降散治疗,宣透排毒,放邪外出,不失为一种上乘的选择。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王邦才教授介绍了外感热病学说的理论源流及中医辨治思路,他认为外感热病的诊疗中西医各有所长,中医药治疗有其独到的疗效,针对外感热病,特别是疫病的治疗一定要坚持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谨守病机,注重邪正盛衰,重视疾病的个体性、动态性和整体性,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施维群教授介绍了“气机升降学说”,他认为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巧妙利用药物之升降沉浮,以顺势脏腑之气升降矛盾治疗疾病是中医之精华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朱肖鸿教授介绍了传染病特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概述及温病经典理论。她认为结合传染病学理论认识温病,可以加深对温病学经典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从病的角度认识各种温病,完善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温病学诊治体系,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参与度和临床疗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傅晓骏教授从一则病案出发阐述了温病学的发展历程,瘟疫的特性。她认为由于古今之人的体质变化,单一的经方难以应付现代更为复杂的病情,需要多方合用或是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配伍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朱文宗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态靶医学的概念,具体介绍了“靶”的内涵,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寻找靶方、靶药的方法,还从“癌毒”理论出发,阐释肿瘤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态和打靶来祛邪解毒,扶正抗癌。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司鹏飞博士从“方源”“方药”“方证”“方机”四个方面介绍名方“升降散”,并附上自己运用升降散治疗外感发热及内伤杂病的医案。
浙江省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斌教授从麻黄的性味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散至麻黄汤、麻黄加术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五积散等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兼中医科主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刘云霞教授介绍了胃癌术后的经方应用,她认为中医药应该贯穿恶性肿瘤的治疗全程,中西合璧,减轻抗肿瘤治疗的毒副作用,更好地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抗肿瘤治疗的完成率,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的目的。
温州市中医院肿瘤内科1病区主任、温州市中青年名中医周斌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了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周主任认为乳腺癌是一种死亡率和发病率很高的肿瘤,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模式,中医药应该成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有协同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可以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反应。
温州市中医院感染病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朱小区教授分别从“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温病病因”“温病传变、证候”“温病的治疗”及“温病的预防”五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陈无择温病思想。
参加本次会议的学员们不仅有来自市级三甲医院临床医生更有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大家都表示此次会议的内容丰富充实,专家们的讲课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家获益匪浅。相信通过此次会议的顺利开展,可进一步提高温州地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